按照一主两副、多点支撑的城市构架,坚持组团式规划、功能性布局、一体化发展,加快城乡人口分布结构重构、产业发展结构重组、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,发展壮大县域经济,形成中心城市辐射、县城带动、集镇支撑的城镇发展新格局。
推动渝昆高铁全线开工,抓好昭通东站、彝良站、盐津站规划设计。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不断完善,养老、失业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突破400万人,城乡医保报销比例达到75%以上,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7680元和4500元,养老床位数增加到1.2万张。
统筹推进水利、林草、殡葬等其他领域改革。文旅小镇、苹果小镇、扎西红色小镇建设稳步推进,深度融合、特色彰显的新型城镇化取得创造性突破。推进电网智能化转型,实现10千伏线路自动化开关全覆盖,智能化有效覆盖率达到65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至436亿元,年均增长8%。落实提高村干部补助和奖励标准政策。
五年来,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生动书写了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昭通篇章。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,实现产气1.5亿立方米。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,加快建设系统完备、高效实用、智能绿色、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。
以70万吨水电铝和80万吨有机硅项目为支撑,推动硅铝全产业链发展,打造硅铝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。实施智能电网建设,建成5座50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、14座220千伏变电站为骨干、59座110千伏和150座35千伏变电站为基础的电网结构。我们要以开局就是决战、起步就是冲刺的决心和干劲,迈好第一步,见到新气象。必须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以热爱事业到感动自己、努力奋斗到感染别人的担当和干劲,创造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崭新业绩。
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,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。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,精心打造文旅小镇、苹果小镇等特色小镇,抓好千顷池等田园综合体建设,塑造城市新风貌。
力争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3个。推动避险搬迁和生态移民搬迁。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,走实安居、乐业、幸福三步曲,累计建成373个集中安置点,打造以靖安、卯家湾为标杆的9个万人以上集中安置区,创造了35.47万人一步跨越进城镇的历史奇迹。全面推行林长制,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,完成营造林115万亩,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48%。
一、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2015年1月19日,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鲁甸地震灾区和贫困地区人民的深切牵挂,新年首次离京就到昭通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,为昭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。以双十重大工程为引领,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,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,大抓项目,抓好项目,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0亿元以上。落实四个不摘要求,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。坚持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重点,聚焦高原特色农业、生物医药、大健康等领域,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,拓展产业技术创新链。
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大美昭通建设,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发挥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示范引领作用,巩固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提质达标成果,开展乡级卫生院等级创建,确保千人床位数增至7张以上。
推进农网改造升级,建成220千伏塘房变等17个35千伏以上电网项目,新改建10千伏线路1027公里。加强扶贫资产管理,依托60万平方米扶贫车间,整合商业配套、停车场等公共资源,盘活140.8万亩三块地,引进和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,持续增加搬迁群众收益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,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在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开启奋起直追、换道超车新征程,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。持续壮大高原特色产业。强化乡村规划建设,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,改造升级一批特色村落。审查行政决策事项1061项,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82件,完成七五普法任务。经济总量迈上历史新台阶,达到1289亿元,超十三五规划目标74亿元。完成煤炭企业整治重组,推进煤矿五化改造,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。
成功创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,4校合并成立职教中心,职业院校全部入驻职教园区办学,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累计达到16.2万人。持续推广康乐之家天使之家建设,积极采取物质+服务等方式,做好残疾人、困境儿童、农村留守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关心关爱工作。
落实新一轮云上云行动计划,加速光纤网络扩容,科学布局和推动5G、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等设施建设,促进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升级,推动新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发展。实施普惠养老托育专项行动,建设一批普惠托育和失能老人照护机构。
(五)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,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%,达到85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626亿元,较十二五末净增221亿元。
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不断完善,养老、失业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突破400万人,城乡医保报销比例达到75%以上,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7680元和4500元,养老床位数增加到1.2万张。加强医保基金监管,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。深化放管服改革,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,加快建设网上办掌上办一窗办体系,推进事项清单化、流程规范化、服务网络化。按照一主两副、多点支撑的城市构架,坚持组团式规划、功能性布局、一体化发展,加快城乡人口分布结构重构、产业发展结构重组、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,发展壮大县域经济,形成中心城市辐射、县城带动、集镇支撑的城镇发展新格局。
新建5G基站3000个,推动客运站、产业园区、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。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,大力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
必须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,倒逼产业形态、基础设施、城乡建设、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突破跨越。主要表现为:产业基础薄弱,发展氛围不够浓厚,产业补短板任重道远。
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,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3.97万亩。一年来,我们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按照坚定信心、同舟共济、科学防治、精准施策的总体要求,全方位严格落实堵、排、控、查、治综合措施,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+1专项行动,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。
强化渔洞水库保护,守住昭通中心城市生命线。扎实推进五网大会战,累计完成投资3560亿元,建成了一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项目。川气入昭管道建成投运,缅气入昭工程即将完工。(六)保持综合交通建设会战态势,持续改善发展条件加快推进能通全通、互联互通工程建设,抓好永善至雷波、盐津至镇雄、绥江至水富、昭阳经会泽至昆明4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,开工建设会巧、鲁巧、威彝、麻彝、永盐、中屯至赤水源至果珠6条高速公路,确保都香、昭阳西环、宜昭二期、水青4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。
实施医疗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,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。坚决打赢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,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、践行两山理论样板典范、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。
(八)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,促进城镇内涵式发展加大美丽县城建设力度,推动昭阳区创建为花园城市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推进文化润昭行动。
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。继续引进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,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。